“药家鑫事件”折射中国家教偏差-黄河水院学生工作网





  1. 澳门人威尼斯3966(中国)有限公司

    学生处

    您的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 >  心理健康  >  正文

    “药家鑫事件”折射中国家教偏差

    阅读次数:次  来源:

    据报载,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前不久驾车撞到一名女服务员,因嫌“农村人麻烦”,用其平时弹钢琴的手连捅被撞者8刀。在熟人眼中,药家鑫性格柔顺,不是一个“油痞”,在家里他也是个乖孩子。他不喜欢足球以及一切剧烈的运动,杀人后,整个声音都颤抖着。

        心理医生认为,这孩子“性格偏得太厉害了”。人前温顺如羊,内在狂野癫狂;表面顺从乖巧,内心愤怒如海。乖孩子,平时不会制造野蛮硬暴力,可潜藏的软暴力一旦发作,摧毁性和杀伤力却更大。

        心 理学认为,心理性软暴力通常是被压抑情绪的极端释放,比如药家鑫“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”,父亲小时候对他太过严厉,打他,还曾把他关在地下室。更让药家鑫 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:“你那么丑,没有人会喜欢你”。可以看出,父母无意间为他“制造”了很多负面情绪。在重压下,药家鑫也就有了“一张面孔,双重人 格”的表现。

        其实,药家鑫的“家教”也是中国家长通常所为: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,软硬兼施、威逼利诱;然而,对孩子的委屈、愤怒等负面情绪,很少正面回应。久而久之,这些孩子就会人格扭曲,容易成为“心理伪君子”。

        很 多教育极端事件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丑恶,而是负面情绪的极端发泄,比如前几年清华大学的“刘海洋伤熊事件”,还有云南的“马加爵事件”等,可我们仍只 是简单地将他们上升到道德层面,严厉挞伐,而对孩子的“心理打击”、“心理挫折”、“心理残疾”等问题,却没有足够重视,未教导孩子如何进行心理自救,多 是将问题掩盖下来,加剧了悲剧发生的可能性。

        “药家鑫事件”再次提醒我们,随着学习竞争、生存压力的增大,孩子正在成为心理疾病多 发群体:教育对孩子的关注和关心,不能仍停留在“物质供给”阶段,而应多一些心灵环保意识,提供更多健康、快乐的心理能量,为心理烦恼提供宽敞“出口”, 不要用成人意志动辄打压孩子的不良情绪;孩子自己也要学一些心理学常识,增强心理调整意识,进行及时的心理调适。



    上一篇:谁动了孩子的“心理健康”
    下一篇:"别人家的孩子"走红 家长或应学心理学

    友情链接: